不需跨海求援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擬解禁


(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8日電)固態腫瘤第四期患者未來免經人體試驗可做自體免疫細胞治療。有專家認為,情況危急的癌症病人可望能受惠,但晚期病人血液細胞較虛弱,自體培養難度高,應開放一等親內移植。

衛生福利部醫事司今天預告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」,未來醫療機構可提實施計畫,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後,即可對符合適應症的病患施行細胞治療,對病人來說將是一大福音。

依現行規定,細胞治療須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,但近年細胞治療技術發展迅速,鄰近國家如日、韓等國,都積極投入。國內也有癌症患者遠赴日本、烏克蘭等地進行免疫細胞治療,希望尋求生機。

醫事司長石崇良今天說,坊間也有業者宣稱進行「細胞治療」,但只是把血液抽出之後再注回,並無任何治療效益,卻可能讓病人無辜受騙。今天預告的新版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」將細胞治療納入管理,除增加病人醫療選擇,也可防堵不肖業者。

根據特管辦法修正草案規定,細胞治療是指使用人體細胞組織物,沒有結合藥物,達到人體構造或機能重建、疾病治療或預防為目的的技術。

草案規定,細胞治療技術包含可用於血液惡性腫瘤、慢性缺血性腦中風、嚴重下肢缺血症的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;用於實質固態腫瘤第四期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(包括CIK、NK、DC、DC-CIK、adaptive T等細胞治療)。

此外,還有用於慢性或困難傷口、大面積燒傷或皮膚創傷受損的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;用於皮膚缺陷、皺紋、凹洞的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;可用於修補皮膚、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自體間質幹細胞移植;用於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。

石崇良表示,特管辦法納入細胞治療,是開放較低風險、安全且有部分是經人體試驗到一定階段、初步有成效及可行性者,對病人來說是多一個治療的選擇。草案預告後,經60天評論期,最快8月就會公告,醫院就可來申請施做。

台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彥華受訪表示,新規定大幅度鬆綁病人接受細胞治療限制,不需走臨床試驗,符合資格的醫院提出申請,經核准就能做,可迅速應用到民眾端,對癌症第四期、情況非常危急者提供救命機會。

不過,黃彥華說,預告版本僅開放第四期癌症病人做自體免疫細胞移植,但根據臨床經驗,第四期病人的血液樣本複雜且較虛弱,抽出後培養難度較高,質與量都是另一項挑戰,對治療幫助有限,若能考慮開放一等親內的移植,對癌末病人幫助應該較大,且GTP實驗室端生產臨床級細胞品質的控管也會是病人安全、治療效果的關鍵。

石崇良也說,用細胞治療處理腫瘤效果「因人而異」,且國外的研究也沒有定論,成效並非穩定,且可能因為不同癌症、不同期別而效果不一,但開放是在安全無虞下提供病人一個選擇和機會。

細胞治療可概括分為幹細胞與非幹細胞兩大類。不同幹細胞具有不同功能,如提供特定分化的組織細胞、免疫調控、誘導血管新生與創傷修復等能力,可以以針劑、敷料、噴霧、或細胞層片、或3D組織列印等各種形式進行細胞治療與協助組織再生。

非幹細胞類的細胞治療則是當病人的免疫細胞不夠好、不足以禦敵,可取出來加以刺激活化,亦即所謂的T細胞活化。抽周邊血把T細胞純化,讓T細胞訓練得更強壯後,再打回身體,因為是自體的細胞增強,也不會有排斥的問題。(編輯:管中維)1070608




檢視相片

久旱的台南在11日這天下起一場及時雨,位於台南西南角的七股鹽埕里也正在上演一場喜事,居民抗爭12年的七股氣象雷達站,中央氣象局在這天舉行遷移動工說明會,終於要將雷達遷到較遠的地方,居民長久以來受到的電磁波威脅可望大大減少。這是公民、行政單位共同促成的一個雙贏典範。

1994年中央氣象局核定「台灣地區都卜勒氣象雷達觀測網」,將原位於高雄壽山的雷達站遷到七股,七股氣象雷達站在2002年6月1日正式運作,西半部三分之二面積的降水、風場都要靠它觀測,扮演防救災的重要角色。

而雷達所在地的七股,村民早期曬鹽,之後改做魚塭、養蚵,舊鹽工宿舍還保留過去的風貌。雷達、村民原本兩不相干,但當雷達悄悄矗立在距離魚塭只有100公尺處,5年後部分漁民陸續出現癌症、殘障、中風病例。

新興風險增加,但法令卻遠遠跟不上

漁民洪嘉模的母親不明原因記憶力減退,不久之後過世。而住在距離雷達最近的張黃阿冊一家人,先生在雷達設置後不久中風,2個兒子、1個孫女也被檢查出智力不足。她自己則從85公斤暴瘦到50公斤,牙齒掉光。

村民的遭遇是雷達造成的嗎?沒有人知道。但近年來村裏唯一的新設施只有雷達,加上當時社會上出現很多電磁波事件,村民開始懷疑是雷達的關係,於是向台南環盟陳情。時任理事長陳椒華調查後發現,電達設置後癌症死亡病例是之前三倍,之後環保署量測結果,也證實電磁波背景值遠比雷達設置前高。

社會新興風險不斷增加,但相關法令以及風險預防卻跟不上,當年設置七股雷達時不需要環評,中央氣象局選址時並未評估對環境的影響、以及村民的健康風險,當然也沒有舉辦說明會。洪嘉模回想:「雷達施工時我以為要蓋海巡署阿兵哥的宿舍,一直到雷達做好後我還以為那是水塔。」

2007年陳椒華帶著村民北上陳情,時任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承諾,如果證實村民受害是因雷達而起,一定會遷走雷達。但難就難在電磁波的公害因果關係難以認定。前台南環盟理事長黃安調回想:「這些村民不認識字,到處被看不起,村民再多的眼淚,民代、官員都只是打馬虎眼而已。」

檢視相片
20171127-七股氣象雷達設置後,多位漁民出現怪病,中央氣象局終於承諾2019年將雷達遷移到安全處。(朱淑娟提供)

七股氣象雷達設置後,多位漁民出現怪病,中央氣象局終於承諾2019年將雷達遷移到安全處。(朱淑娟提供)

電磁波風險已漸漸受到重視

不過電磁波的風險在許多國家已受到重視,誰也不能保證電磁波對人體無害,電磁波的風險與預防觀念也逐漸興起。國際癌症研究署(IARC)在2002年、2011年陸續將極低頻電磁波、射頻電磁波列為「2B級可能致癌物」。

而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(ICNIRP)在1998年訂出「一般民眾暴露環境電磁場建議值」,極低頻833毫高斯、射頻1毫瓦/平方公分,環保署也訂出相同規範,但在這個標準內就表示電磁波無害嗎?誰也不敢講。

在七股事件爭議時,環保署曾舉辦多場公聽會,最後確認「環境建議值」指的是「瞬間暴露建議值」,人體一旦曝露在這個值時會產生立即傷害,但並非長期的安全值。2012年11月環保署將「環境建議值」改稱「參考位準值」,明確定義這個值是「短期曝露效應」,並不是「長期曝露的安全值」。

檢視相片
七股氣象站。(中央氣象局官網)

七股氣象站。(中央氣象局官網)

七股雷達事件,促成一場珍貴的公民課

之後村民跟環保團體四處陳情、請立委開公聽會,2011年1月立法院通過國民黨團決議,請中央氣象局遷移雷達。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贊成遷移並協助。居民的努力受到各方支持,加上運氣很好遇到中央氣象局一批認真的公務員,否則只憑一個立院黨團的決議,很少有行政機關會正視並且行動。

在11日的七股氣象雷達開工前說明會中,中央氣象局組長秦新龍表示,七股雷達將遷移到原雷達站西北方約 1.5 公里處,這個地點位於七股鹽田濕地,經濟部水利署已同意土地撥用,6月15日動工,預計2019年底完成遷移。

秦新龍說,遷移後的新雷達瞬間功率只有16~20千瓦,比舊雷達750千瓦,電磁波降低很多。而且新雷達距離村裏比較遠,村民所受到的電磁波影響將減少。此外,未來鹽埕社區入口處將設連續電磁波監測看板,讓村民隨時監看。

七股雷達事件在12年後獲得一個圓滿的結局,村民在說明會中感謝中央氣象局的努力,才能促成雷達遷移,陳椒華也呼籲政府應重視電磁波風險。

時間回到2002年,如果當時就能考慮到電磁波風險,且做了氣象局今天所做的事,包括環評、說明會、設監測看板,就不必經歷這16年來的紛擾。七股事件是一次珍貴的公民課,證明行政單位只要規劃得宜,公務員多一點為人民風險把關的心,建設與居民的風險,當然可以兩不相干、而且雙贏。(推薦閱讀:美國官方研究支持「手機電磁波與罹癌正相關」?專家:無需過慮

*作者為獨立記者

相關報導
朱淑娟專欄:七股漁民反氣象雷達十年 何時才能遷走?
林基興觀點:基地台「虎落平陽被犬欺」



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9C%B1%E6%B7%91%E5%A8%9F%E5%B0%88%E6%AC%84-%E4%B8%83%E8%82%A1%E6%BC%81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6gfpar6o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